首页台企联概况台企联动态新闻中心经贸交流政策法规各地台协会员风采台企联通讯通知公告专题视频图片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政策法规-投资贸易
 
“卡位”中部选武汉 一位新台商的迁徙路线图
 
 
  来源: 长江商报      日期: 2008-09-11 10:42

 

  “土地成本、人力成本是武汉的优势,元茂在深圳厂房依赖租赁,如今在武汉拥有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胡泰祥说,公司开工一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综合计算,成本比在深圳低一成。

  在东湖开发区一栋现代化的恒温工厂内,元茂光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泰祥正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忙碌着。
  

  元茂光电主要生产LED芯片,是一家原料全部进口、产品完全出口的外向型企业,两年前,胡泰祥的公司从深圳迁至武汉,一年前开始投产,在汉总投资额2500万美元,已经完成投资1000万美元。

  “第一只加工贸易白鼠”进汉

  胡泰祥自称是“第一只进入武汉的加工贸易‘白老鼠’!”而吸引这只“白老鼠”的是,“土地成本、人力成本是武汉的优势。”
  胡泰祥说,“元茂在深圳厂房依赖租赁,迁到武汉,拥有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公司开工一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综合计算,成本比在深圳低一成。
  长期以来,外向型企业大多扎根于沿海一带,胡本人在深圳生活了八年多,如今,这位台湾商人高兴地说,他已经在武汉置业,并将家人带到武汉安家。
  进军中部,已成台商投资新趋势。截至2008 年一季度,我省注册台资企业1972 家,投资总额达45.92 亿美元。

  选择武汉是性价比的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商集中在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台商占中国大陆台商总数近七成,以制造业企业为主。
  

  伴随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及税务环保等七大新政出台,仅仅东莞台企就有至少500 多家搬离。它们中的一部分搬往江西、湖北等内陆城市,一部分则搬往越南、泰国等劳动力和土地更为便宜的国家。
  

  “离开深圳是必然的,问题是怎么走,到哪里去?”胡泰祥说。
  

  胡所在的元茂公司,隶属于台企大鳄鼎元集团,属于LED行业的中游产业,原料主要来自台湾和欧洲,而产品则全部销往海外。
  

  对于出口型企业,深圳具有天然的优势。胡泰祥说,深圳是口岸城市,从报关到出关,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产品可以很快经香港转运世界各地。尽管如此,离开却成为必然。
  

  “近几年,我们逐渐感受到了在深圳的压力!”胡泰祥说,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当地人工成本、厂房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生产所需的化学药品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而LED产品的价格下降却成为趋势,因此,利润越来越薄。
  

  中部内陆,还是东南亚?武汉,还是越南?这成为沿海制造业的主流选择。胡所在的元茂公司最终选择了武汉。
  

  “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加减法!”胡泰祥说。中部地区具有政策优势,相对于增加的运输成本等不利因素,土地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有利因素更多一些,总体成本还是有优势。
  

  “越南?的确,土地、人力成本会更低,但潜在的风险也很大,近期越南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显然,胡泰祥对在武汉投资更有信心。

“卡位”中部 高科技成为主流

  台商向来被认为具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特性,哪里成本低就搬到哪里,成本控制一直是台企立足全球制造业的一把利器。近年来,大陆内陆地区政府加紧“筑巢引凤”,使得内陆地区对台商的吸引力日渐凸显。
  

  武汉台商协会会长余明进分析,大陆政策转移,沿海地区正陆续取消种种优惠政策,而在内陆,这些政策台商同样可以享受;沿海地区近年来越发突出的缺电、缺工、缺料问题,在内陆地区则相对缓和;此外,内陆地区人力成本很低,湖北平均工资水平仅为沿海的2/3,这些都是吸引台商的有利因素。
  

  面对中部“乐土”,台商西进北上的路径,是否就此一马平川?
  

  湖北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隆说,尽管他也对投资中部持乐观态度,但是,他强调,“以前一套旧设备,一个台资标志的时代肯定不行了,更不用说空手套白狼了。”
  

  田所在的亚东水泥,1999 年进入湖北,销售收入从当年的几千万,跃升为现在的10 亿元,经过不断的循环投资,亚东在湖北的总投资规模已达2.5 亿元。今年5 月20 日,亚东水泥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整合成亚东水泥中国控股,在香港上市。
  

  “投资项目向高科技产业发展,这一方面源于台湾对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限制减少,另一方面,大陆市场竞争力加强,迫使台资企业不断将产业升级。”余明进说。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赵凌云分析,台资在西进的过程中,更注重光电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高新产业领域投资,力求在大陆市场新一轮竞争中“卡位”占领制高点。

  ◇建言台商

  五大产业成最好选择

  本报讯(记者 孙厚光 通讯员 俞斌)什么产业将成为台企在汉投资的最好选择?昨日,武汉市工商局分析认为,具备优势互补的产业将在汉大放异彩,包括农业、物流业、高附加值上游产业、食品业和零售业等五大产业。

  汉台农业合作“小荷才露尖尖角”

  “台湾农民创业园只是台湾高科技农业在汉发展的一个排头兵,今后或有更多的高科技农业来汉掘金。”武汉市工商局外资处相关负责人分析。
  

  该局外资处介绍,武汉乃至湖北的农业相对落后,但有充分的土地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若能吸收台湾农业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营方式及发展理念,就可以“互利双赢”。黄陂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后,武汉市新近又出台18 条优惠政策,已吸引数千人次前来考察并表达投资意向,汉台农业合作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制造业呼唤配套物流业进驻“武汉台企最多的是制造业,产品出来后,运输业就存在一个配套发展空间,而武汉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台企来汉发展物流业前景广阔。”该局外资处分析说。
  

  2006 年11 月28 日,由多位台商协会资深会长联合组建的八达通农产品拍卖场正式在汉启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于2008年6 月26 日,已发展成规模更大、功能更全的八达通农产品物流园区,这是目前台商在大陆投资兴建的最先进物流园区。

  高附加值产业前途无量

  “中芯国际武汉12 英寸工厂正式动工,这是武汉吸引高附加值产业的一个例子。”外资处介绍说。
  

  “富士康武汉科技工业园是其全球投资的第二大项目,总投资可望达40 亿美元,3 年后,武汉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数码相机制造基地、全球光机电重镇。”外资处介绍说,高附加值产业将是武汉今后重点引资的方向之一。
  

  食品及零售业发展“加速度”“越民生,越未来。”外资处这样总结台湾食品和商业在汉的发展趋势。
  

  2003 年开拓武汉市场的元祖食品,短短5 年已经开设了20多家分店。与之类似的还有特康、罗莎、安德鲁森等,而在汉投资的统一集团更成为统一集团在大陆最赚钱的分厂。
  

  除食品外,台资在汉发展的商业零售业也业绩非凡:拥有经营面积9 万平方米的群光广场,,已位列华中地区单体面积第一的大型综合百货商场;由台商投资5 亿元在台北一路打造的“台湾精品一条街”,目前已是江岸区“台湾风情街”的核心组成部分。
  

  “食品和商业在台湾发展很成熟了,这和武汉的类似产业也是互补的,这两类产业在汉都有看得见的前景。”外资处表示。

 ◇在汉台企特点

  武汉台企不爱合资爱“单干”

  制造业占据半壁江山,其中高科技企业数量迅速上升;在吸引台资的角色中,东湖开发区一马当先,拔得高科技投资头筹……昨日,武汉市工商局外资处就台湾企业在汉发展特点做了介绍。
 

  武汉市工商局外资处提供的资料显示,从行业分类看,武汉市台企目前涉及14 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占该市台资企业总数的52%,投资总额达17857 万美元,占总数的51%。
  

  从发展趋势看,台商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化。例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纺织成衣、木竹制品等简单加工业的比重从1997 年的15%下降到2007年的3%。而电子电器业、精密仪器业比重从1997年的16%上升到2007年的52%。
  

  武汉吸引台商较多的是“两区一园”。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台资企业主要以高科技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占总数的80%以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台资企业15 家,从事汽车零配件制造的企业占57%。
  

  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作为老牌吸引台资区域,吸引统一企业、远东集团、长兴电器等在此落户,成为武汉台商的主要聚居地,目前台企总数占“两区一园”的52%。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在武汉市工商局注册的台资企业现有784 家,其中,独资企业占到了总数的62%;台商独资企业投资额也占投资总额的54%以上。
  

  不难看出,在汉台资企业大部分喜欢“单干”。工商局分析认为,武汉经济发展、市场开放、投资领域扩大等投资环境的改善降低了台商的投资风险,拓展了台商的投资空间,促使台商逐渐放弃合资合作模式,采用独资经营的方式。

  ◇大亨论市

  香港旭达董事长苏永安:

  武汉晋级华中物流中心毫无悬念

  “ 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谁与争锋?”谈起武汉物流业,苏永安如数家珍,话语铿锵有力。昨日,香港物流业大哥级人物、香港旭达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苏永安表示,李嘉诚先生要投1000亿来参建武汉新港;武汉还将拿出1100亿用于改善铁路运输条件,武汉成为华中物流中心毫无悬念。

  天赐武汉黄金水道

  “长江航道的年运输量2007 年超过11 亿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相当于16 条京广铁路线的运输量。”苏永安表示,长江干线货运量及港口吞吐量近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真是天赐长江于武汉!
  

  据专家介绍,水运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每马力运量可达9 吨,是火车的4 倍、汽车的50 倍、飞机的100 倍;此外,水运能耗低,不及火车的一半,只有汽车的1/8、飞机的1/100。世界航运史发展轨迹显示,当人均GDP 达到1000 美元时,航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武汉正步入该阶段。
  

  武汉晋级华中物流中心毫无悬念武汉能成为华中的物流中心吗?苏永安表示:对此,“我本来也打一个问号。”但是,苏永安随即告诉记者,在昨日出席的一个座谈活动当中,他获悉,李嘉诚先生要投1000 个亿来参建武汉新港;同时,武汉还将拿出1100 亿用于改善铁路运输条件,其中包括3 个火车站的改造。据此,苏永安认为,武汉成为华中物流中心毫无悬念。
  

  对于武汉的物流业发展,作为物流专家的苏永安还给出了自己的中肯建议,如,建成华中货物集散地、发展物流外包服务、扩大物流的两大核心、加大政策优惠等。苏永安认为,长江中上游的货物均可集中到武汉,武汉应为建成华中物流集散地而努力。

  武汉香港台湾要“三赢”

  “武汉有独特的区域优势,而香港拥有最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台湾更是人才资源一流。”苏永安认为,在当前大好的环境下,在各自均有自身优势的前提下,武汉、香港、台湾如何配合,形成三地的良好互动,最终实现“三赢”将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谁与争锋?数风流人物,还看物流!”昨日,苏永安以上述铿锵有力的论述结束了他的激情演讲。

 


 

 

 

 

 

 
编辑: 张强        查看/发表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菜园街1号中环假日酒店写字楼10层
电话:(010)83550099 传真:(010)83523828 Email:qgtql@sohu.com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