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索:   高级检索
首页台企联概况台企联动态新闻中心经贸交流政策法规各地台协会员风采台企联通讯通知公告专题视频图片
  首页-为您服务(不需要栏目)-了解大陆-畅游大陆
 
逛逛京城古玩市场<一>
 
 
  来源: SRC-423      日期: 2008-08-27 11:01

 

潘家园古玩旧货市场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某种意义上,北京还是一座古物汇聚的超级大市场。

在北京的古玩、旧物、收藏品市场中,不计其数的古旧艺术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地体现了我国过去几十个世纪的传统文化特色,见证了华夏文明史的演变过程,潘家园、报国寺、琉璃厂、卢沟桥……不一而足。坦言之,北京的古玩艺术品收藏品市场无论规模大小,还是完善程度,亦或是场所的数量、级别,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且特色独具,其中就不乏一些休闲雅致的好去处。倘若把北京的古玩艺术品市场穿成“串儿”,当个休闲游和购物线路,邀请喜欢收藏的外地和外国朋友走一遭,既陶冶了情操,还可增添旅行情趣,一定会给其北京之行加分不少!当然,如果打算从这些地方淘换到有真实价值的古玩艺术品,那就不仅得多长些心眼儿,还要擦亮您那双慧眼,时时提防“打眼”!

古玩,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物品,由于其独有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的特征,使其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自打北京和平解放算起,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北京的古玩市场仍旧保留着解放以前的局面。古玩商们大多集中在琉璃厂、隆福寺、老东安市场一带。古玩商品,在过去的特殊历史时期还处于“禁限”状态,“公私合营”的行业政策让许多私人古玩店铺逐渐淡出了市场,散落在民间的珍品文玩均被冠以“三统一”的政策之下,即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形成了国有文物商店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当时北京城算得上正规的古玩收藏品市场也仅仅是十几家文物商店而已,如:北京市文物商店,专门经营古董珍品;中国书店,专营古籍字画旧书等。

毫无疑问,在国内古玩收藏品流通中,国有文物商店占据过主要沟通渠道的地位,在防止文物流失、抢救珍贵文物、获取外汇等方面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得不看到,这种特殊的“渠道”,也处于“闭门自营”的状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常常只对外宾开放,国人则不能成为买家,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文玩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当时,国内一些激进的古玩收藏爱好者,只有甘冒“违法”之险,独自到民间去收购。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席卷、各项市场政策的放宽,和文物收藏品市场政策的深入调整,北京专营古玩的私营业主也渐渐多了起来,古玩商店也渐渐扩大了经营。现如今的北京,除了早期几处颇具规模的传统古玩交易市场以外,更多的古董古玩、旧物用品、古家具等交易市场和专营店也随着北京城区的不断扩大而遍地开花,争奇斗艳。

潘家园市场“深水捡漏儿”

在北京,潘家园古玩旧货市场的名气最大,即便在全国范围内,其知名度也列三甲。基本上,来中国搜罗古玩珍品的老外,对潘家园市场都比较“门儿清”,即便没亲身到过潘家园的,也对它略知一二。来潘家园逛市场的客人,图得是其货品齐全,开眼长见识,毕竟潘家园在国内古物市场上算个份儿!但真正打算淘换到正品,那就得靠买家的眼力和运气了。在外行人的眼里,潘家园那儿具有得是正宗传统特色文玩器物,多到古玩字画、居家用什、古典家具、文房四宝、饰品、陶瓷、金银细软、票证钱币……一应俱全,凡是涉及历朝历代的古玩珍品,潘家园市场基本都囊括了,但一般卖家给出的叫价也会相对较高。

最早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出现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早期这一带是民间自发聚集形成的地摊儿市场,后逐渐发展成今日规模。即便现在,潘家园市场看上去也是棚挡夹杂着地摊,类似于批发市场的模样。不过好东西确实也很多,无论数量还是品种,你见过的没见过的、想到想不到的,基本都有。比如为了迎合某些外地和外国旅京者的心理,旧时的“三寸金莲”鞋在市场中随处可见,至于是否是从老太太脚上扒下来的,还是找农村大婶现做仿旧的,这来路就不好说了。

关于潘家园市场,还有不少口口相传的故事。如“谁谁谁在这儿拣了个大‘漏’,500块钱抱了件宋代官窑瓶回去。”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最经典的,据说是上世纪曾八十年代,有个省级博物馆的馆长在潘家园市场发现了不少殉葬用的汉代陶俑,经研究认定是真品,于是大量收购。谁知卖家的陶俑越来越多,源源不断,老馆长这才起了疑心,千方百计打听到了货源地,然后扮成买家,亲自前去探访,最后终于证实这一大批陶俑根本就是赝品,但其仿造手法之高明,确也让这位老专家栽了个大跟斗。归根结底,潘家园古玩市场的“水”太深,在这儿谁也别说自己是行家,专家如何,不也照样能看走眼嘛。而普通人去逛潘家园“捡货”,则更要报以平和的心态,瞧个新鲜、学学门道、长长见识,千万别指望去趟潘家园就能花小钱拣大漏,还得时时防着让卖家拣了您的漏儿。

潘家园“鬼市”之说

“凌晨出货有盘算,是真是赝看修行。”真正懂行的买家很少在光天化日之下光顾潘家园市场。平日里白天的摊位前多空空荡荡、买卖无多,偶有买家搭讪,小贩们多也爱答不理。难道他们没生意可做?若你细心留意就会发现,潘家园市场大门前的营业时间表是“周一至周五早8:00到下午18:00,而周六、周日却是早上4:30便开市营业。”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玄机吗?

事实上,常在潘家园走动的老主顾和摊贩都清楚,只有周末那两天才是正儿八经的出活日。由于古玩交易这一行的“水”太深,想在潘家园淘换到有价值的旧物,必须在周末“鬼市”时来。每周就这两天的行家才多,好藏品也多。小贩们自然能买上价钱,买家自然也能淘到真货。若平时来逛,真货相对较少,基本是瞎耽误功夫。而小贩们平日出摊也只是把高仿、高赝摆出来当做纪念品做做游客和外国人的生意,说白了就是懵买懵卖。

潘家园市场的“鬼市”之名其实也是老人们的一种说法。旧社会,因为开市很早,天不亮,买卖双方就在这一带穿梭游走,如鬼影一样飘忽不定。为了抓货、出货,穷人打燃火石,富人提着灯笼(今持手电照明)。于是远观四周星星点点,忽明忽暗,如“鬼火”一般,市场就成了“鬼市”;而且拿到“鬼市”上交易的东西多是些来路不清不白东西的,于是这更增加了古玩交易的神秘性。由于过去的北京官僚世家和臣商富豪很多,失势败落或破产后靠变卖家中旧物糊口的没落贵贾比比皆是。但是,这些“北京爷”又偏偏放不下架子,只好在天亮前去兜售,久而久之,此地便成一市。换言之,过去的潘家园“鬼市”实质上就是一个半公开的销赃场所。

(潘家园市场的买家卖家各怀鬼胎,难怪这里有'鬼市'之说.)



 

(潘家园市场的买家卖家各怀鬼胎,难怪这里有"鬼市"之说.)

报国寺的“周四古玩集市”

初来北京淘古旧文玩的游客,大凡来过报国寺古玩市场的,多半会喜欢上这里,在有文化背景的环境氛围下逛古玩摊,淘旧物、捡漏儿,有时是种莫大的精神享受,即便是逛一天也没有相中或成交。报国寺古玩市场就位于广内大街的文保单位“报国寺”内,这里不但是个交易市场,而且还是收藏界内最集中的民间文玩字画博物馆汇集之地,如票证馆、火花烟花馆、玉石馆、钱币馆、扑克牌馆等等。

报国寺始建于辽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年),明代塌毁,成化二年(1466年)重修,遂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1984年,报国寺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若从报国寺建成算起,距今约九百年。而将这座古寺开辟成收藏品交易市场则才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报国寺古玩市场就设在报国寺内的三进大殿院里,多是地摊,犄角旮旯也有部分门脸摊铺。寺内三大殿的东西配房和后部正殿均为古色古香的传统寺庙建筑,但多被各类民间收藏博物馆所占据,如:陶瓷博物馆、玉器博物馆、连环画收藏馆、扑克收藏馆、钱币票证博物馆、烟标火花博物馆等等,馆内藏品多为交流和交易性质,故而均不收取门票。报国寺里的这些博物馆,给那些真正喜爱收藏的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空间。

论场面、名气和资格,报国寺古玩市场比不了潘家园市场,后者似乎更像是中国特色浓郁的海量级批发市场,每天迎来送往着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客人;而报国寺古玩市场则更像个古玩“交流”场所,专业玩家、业余爱好者聚在这里品评珍奇、交流心得。如今,报国寺市场的摊位店铺林林总总也有二三百档的样子,买的卖的都以本地人为主,不像潘家园、亮马桥等古玩市场海内外人士“共济一堂”。这里面有不少专业玩家坦言:青睐报国寺市场的原因很简单,竞争对手少一些,“拣漏”的机会多一些。如今,每每在节假日时,人气都十分兴旺。与潘家园不同的是,无论何时,来逛报国寺的总是以本地人为主,相比之下,交易环境明显规矩了许多。

对于古玩爱好者来说,逛潘家园市场有“周六、日早逛出精品”的说法,同样,逛报国寺市场也有特定的好日子——周四。每当周四来临,都是报国寺市场人气超旺的“大集”。据说过去每周实行一天公休制度的时候,北京市不少单位进行轮休,而宣武区的企业单位休息的周四最多,而报国寺恰恰位于宣武区,故周四逛报国寺的人也就最多,如今依然如此。每到周四,报国寺市场的大门都会比平时提早半个小时开门营业。常常天将亮时,寺庙朱红大门前就已人头攒动。此刻,买货的、卖货的都心怀期待:买主希望“撞大运、拣个漏”,而卖主则期望今儿能多碰上几个来“缴学费”的。

前几年仅报国寺院里的百十个摊位,就能满足古玩市场的交易需要,即便在每周四买卖最红火的那一天也完全可以应付,但这两年,随着行业不断扩充,来报国寺市场做这行的商贩也越来越多,寺庙内的那点摊位就越来越显得不够用了。渐渐的,寺庙里面摊位饱和了以后,新加入的只能在寺外设摊。久而久之,报国寺门前的路两边满是无照地摊,由于办不出经营执照就成了不法游商,成天和城管玩着“藏猫儿”游戏。

自由市场总归是自由市场,市场中的经营法则也就介乎有无之间。平日里暂且不论,但在“周四集市”时,一定会有许多有怀揣宝贝的卖家便蜂拥而至,其中一些卖家就是来自山西的一伙农民。他们通常是周三坐火车从山西将货运来北京,就在十里河一带的小旅馆住下。等周四一大早天不亮就赶到报国寺市场。但这类山西商贩并非是印象中朴实的三晋百姓,倒是与奸商相仿,个个滑得很,没两下子的买家常常被这帮“老西儿”玩得团团转;市场里还有一类卖家是京城本地的“老顽主”。他们几乎从报国寺市场一开张就驻扎在这儿,每天不紧不慢地经营着“小本”生意,生计显然不是问题。在生意清淡时,摊主们就三五成群地在寺庙古树的浓荫下或饮茶,或对弈,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漫无边际地扯闲篇儿,日子过得相当自在惬意。跟这些“老顽主”交易,应了古玩行业里的一句老话“古玩市场是考场,考眼力、考智力。”如果在报国寺市场的卖家手里拿了打眼货,买家通常还可以和卖家商量,将货退还,但要付出货款约三分之一的‘学费’才算了事;另外,数量可观的一群卖“工艺品”的地摊商贩,也是“周四集市”的一支队伍,如电影中的群众演员一般,虽不可缺少,但主角却轮不到他们。行家来逛时,往往只从他们摊位前匆匆扫上一眼,然后便去寻找那些被称为“百分之一”的亮点。

由于报国寺市场内经营的古旧物品奇异古怪、包罗万有,所以,在近几年,出于开眼、捡漏、观光游览的各色人等也逐渐多了不少,使原本纯粹的古物交易场所变得多少有些流气了。市场经济的威力就是如此,只要有需求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供给,即便如此,报国寺古玩市场仍旧没有潘家园那么浓郁的贸易市场气息。在这儿摆摊的摊主有很多自己就是玩家、“虫”,即使你不买他任何东西,只要投缘,也照样可以和掌柜聊上半天。

 

 

 

 

 
编辑: 韩亚楠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A座608室
电话:(010)83550099 传真:(010)83523828 Email:qgtql@sohu.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89 工信部许可/备案号:京ICP备14002918号-2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