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索:   高级检索
首页台企联概况台企联动态新闻中心经贸交流政策法规各地台协会员风采台企联通讯通知公告专题视频图片
  首页-台企联通讯-第九期
 
P14:「三通」新開篇 兩岸新格局
 
 
  来源: SRC-1494      日期: 2009-04-28 15:38

 

    2008年的11月4日,眾所矚目的兩岸兩會第二次「陳江會談」在台北會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正式就海運、空運、通郵以及食品安全四大議題進行協議簽署,加上之前已經實施的對大陸直接投資,兩岸直接通航、通郵、通商都從此變為實現,兩岸開始真正進入「三通」時代。真可謂睽違已久終見藍天。

    今次台北會談,兩岸已就海運、空運、郵政、食品安全等問題方面取得重要共識,一致同意開通兩岸海運直航,實現兩岸海上客貨直接運輸;建立兩岸空中雙向直達新航路(其關鍵要點為開通台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和兩岸空管部門直接交接程式,開辦兩岸貨運包機,增加客運包機航點、班次,將兩岸週末包機擴大為平日包機;開辦兩岸直接平常和掛號函件、小包、包裹、特快專遞、郵政匯兌等業務,加強其他郵政業務合作;相互通報涉及兩岸食品貿易的食品安全資訊,建立兩岸重大食品安全協處機制。

    以上內容在正式檔裏被反映在四項協定中,分別為《海峽兩岸空運協定》《海峽兩岸海運協定》《海峽兩岸郵政協定》和《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定》等四項協定。前三項協定自簽署之日起40天內生效。最後一項協定自雙方簽署之日起7日後生效。

相關內容見如下列表:

《海峽兩岸空運協議》


     雙方同意開通台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繼續磋商並開通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及其他更便捷的航路。

    雙方同意將在原有週末包機的基礎上增加包機航點、班次,調整為客運包機常態化安排。雙方每週7天共飛不超過108個往返班次,每方各飛不超過54個往返班次。今後將視市場需求適時增減班次。客運包機常態化安排實現後,此前的節日包機不再執行。春節期間可視情況適量增加臨時包機。雙方還同意利用客運包機運送雙方郵件。

    協定附件中,雙方明確,在客運包機方面,大陸方面同意在現有北京等五個週末包機航點的基礎上,開放成都、鄭州等16個航點作為客運包機航點。

    在貨運包機方面,雙方同意開通兩岸貨運直航包機,運載兩岸貨物。
 
《海峽兩岸海運協議》
 雙方同意相互開放主要對外港口作為直航港口,包括48個海運港口和12個內陸港口,兩岸船舶經許可都可從事客貨直接運輸。


 
《海峽兩岸郵政協議》
 雙方同意開辦兩岸直接平常和掛號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郵筒、印刷品、新聞紙、雜誌、盲人檔)、小包、包裹、特快專遞(快捷郵件)、郵政匯兌等業務,並加強其他郵政業務合作。
 
《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
 雙方同意建立兩岸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協處機制,具體措施包括:緊急磋商、交換相關資訊(訊息);暫停生產、輸出相關產品;即時下架、召回相關產品等。
 

雖然雙方還就兩會2009年協商議題、兩會會務聯繫交流等事宜進行了意見交換,並初步商定,下輪具體商談解決金融合作、共同打擊犯罪等問題。但今次,二次陳江會談已創造歷史,兩岸關係取得60年來最大成果。

 

 

民眾看好「三通」,島內股市暴漲

就在「江陳會談」舉行前夕,島內股指開始暴漲,彰顯島內民眾大多數樂見其成。其中航運及觀光收盤各自上漲逾6%、5 %,金融股一度勁揚逾6%,金融期指也開盤也出現亮燈漲停,37檔上市金融股有18檔、近半數盤中一度衝抵漲停。國泰金、富邦金、新光金等盤中都曾強勢鎖漲停。金融期指反彈也相當強勁,11月合約直接開在482.4點的漲停價,12月合約也在開盤後一度觸及漲停481.4點,頗見台灣民眾多數樂見其成。

在此消息催動下,航運股則成為最強的類股,並以上漲6.56%做收,兩岸海運直航及貨運包機直航等議題,帶動航運股股價全面勁揚。航空股的長榮航、華航;貨櫃類股的萬海、陽明、長榮及散裝航運類股益航、新興、裕民、四維航、中航、台航等11檔上市航運股均以漲停收盤。六檔上市觀光股,盤中也一度有五檔聯袂衝抵漲停。

互利共贏成最大契合點

陳雲林在赴台之前就曾表示,儘管接到很多電話要他注意安全,但考慮到訪台具有很大急迫性,所以仍決定儘快前往。「我們能等,可金融危機不會等我們,」陳雲林說,「兩岸是兄弟,只能攜手合作共渡難關。」陳雲林說,從自己從事過多年金融工作的經驗來看,這次金融風暴有可能影響到實體經濟。讓台灣老百姓避免受到影響,並得到實惠,正是此行目的。他還說,這次兩會會談重在經濟議題,不涉及任何政治問題,更不觸及島內政治爭議。

江丙坤在應邀參加高雄市演講時也指出,當前兩岸交流勢必要走,才能創造兩岸經濟雙贏,否則台灣恐被國際邊緣化,扼殺未來經濟發展生機。他說,台灣出口貿易依賴大陸程度很大,若扣除對大陸貿易的貢獻,年成長率僅約1%,甚至比菲律賓還糟糕。他說,因應2010年東協成立,台灣若不趕快與對岸達成兩岸貿易協定,屆時東協各國乃至於日本、韓國等國恐怕會因畏於大陸的龐大市場壓力,沒有國家敢與台灣進行關稅優惠合作談判,屆時台灣被邊緣化將更形嚴重,甚至被孤立,後果足以讓台灣經濟垮台。如果台灣先與大陸達成貿易合作協定,再與東協國家及日、韓等國談關稅優惠合作,就容易得多,台灣條件好了,台商、外商才可回來台灣設總部及設廠,經濟才會好起來。 

江丙坤還對未來前景有所表示,他說「江陳會」達成若干歷史性任務,這只是開始,未來兩會還將持續推動兩岸合作打擊犯罪、農漁業合作、新聞交流等,並進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以達兩岸和平互信,共創雙贏的終極目標。

主管大陸事務的賴幸媛主委稱讚這次陳江會之所以有如此具體成果,是因為這次陳江會談在台北舉行,落實了、也鞏固了兩會制度化的協商,對兩岸良性互動是進一步的發展,也是一個好現象。

國台辦主任王毅指出:「兩會協商就是為兩岸同胞辦好事、辦實事。兩會平等協商,共創雙贏,不存在誰讓步的問題;雙方攜手合作,互蒙其利,也不存在誰吃虧的問題。」「兩岸關係堅冰已經打破,道路已經開通。」

輪值主辦開創兩岸關係新里程碑

此次海基、海協兩會領導人「二次陳江會」能成功在台北舉行,這不但為建立兩岸對等的制度化協商機制形成範例,同時也成為兩岸關係的新里程碑。

有社論評述說,陳雲林會長率團來台訪問並簽署協議,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具有多重意義:

一,重新建立兩岸對等的制度化的協商機制。自1987年台灣開放探親以來,兩岸交流日益密切,衍生出攸關民眾利益之事日益增多,亟需建立制度化的對等的協商機制來解決,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兩岸兩會溝通中斷,許多攸關兩岸人民福祉的事項一直無法協商解決。而此次「陳江會」是繼今年6月第一次「陳江會」在北京舉行後,第二次在台北舉行,日後援此慣例,輪流在兩岸舉行,建立兩岸制度化的協商機制。

其次,對兩岸關係發展而言,陳雲林會長是截至目前為止大陸授權訪台的最高層級官員,象徵兩岸關係向前邁進一大步,同時也對建立兩岸互信有極大助益,並且陳雲林會長來台協商也象徵兩岸的對等地位。

三,在實質經濟效益方面,此次簽署協議包括空運、海運、郵政及食品安全四項協議。在空運方面,兩岸週末包機由現行每週36班增至每日包機108班;大陸航點由現行五個增為21個;貨運包機兩岸各開放高雄、桃園及上海、廣州機場;同時建立直達航路,雙方航管部門直接交接,未來桃園致上海的航程只需要一小時三十分,可約節省40%至45%的燃油,航空公司及旅客節省的成本每年約達新台幣30億元以上。(相關測算見附圖)

 

在海運方面,台灣和大陸各開11及63個港口,並且相互免征營業稅及所得稅,同時台灣航運業者擁有掛外國旗的「權宜輪」亦可有條件航行於兩岸直航航線。海運直航平均可以節省每航次航行時間16至27小時,成本節省15%至30%,可以提升企業物流配送效率,並創造港口新增運量,並擴大鄰近地區的各種附加價值活動。

兩岸海空客貨直航不但可以節省兩岸人民及貨物往來的時間及成本,提升人民福祉及企業經營效率,同時對於增強台灣國際競爭力、發展台灣成為亞太海空運轉中心、以及建設台灣成為台商的全球營運總部及國際企業的亞太營運總部,也有奠定基礎的作用。

在郵政方面,兩岸可互寄小包、包裹、快遞和平信,並且可以使用客運包機的貨艙運送。在食品安全方面,雙方同意在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兩岸應即時通報,並相互提供實地考察的便利協助與通報有關責任的查處結果。這些都是攸關兩岸人民權益及身體健康的事項,也是兩岸亟需解決的事項,兩岸雙方能共同合作解決,對於兩岸人民福祉的增進有極大的助益。 

 

多數大陸台商認為,無論以往民進黨執政還是現今國民黨執政,重要的還是真切落實的為台灣民眾的實際利益辦事。有台商認為實際上今次民進黨組織嗆聲陳雲林來台,從根本上講就是不從台灣民眾實際利益著想。

江丙坤曾指出,過去八年來,尤其是最近三年,他到大陸很多次,看到台商的發展。他認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其實影響台灣的經濟最多,假如沒有一個安定和平的兩岸關係,台灣經濟根本好不起來,所以政治問題不解決,經濟問題根本無從開始。其實這都是務實之舉。

主管大陸事務的賴幸媛也表示,自馬政府上任以來,有人營造馬政府親中的負面形象,例如指控兩岸要簽署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陸生來台、陸資投標愛台十二大建設、台灣人加入大陸政協等,這些「好像打稻草人一樣,非常不公平」。她表示,兩岸經貿正常化,這曾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政策,過去八年兩岸關係緊張,也是民進黨利用兩岸議題操作選舉所致,「就以兩岸和平協議,這是民進黨時代早已積極推動的!」有資料顯示,民進黨政府早在2003年元旦文告首度提出和平協議,隔年2月3日更提出「一個原則、四大議題」,並承諾邀請對岸指派代表磋商,包括建構政治關係、防止軍事衝突、對等互惠交往、建立制度性協商。但不幸的是民進黨政府並沒有實際落實這一政策,導致台灣經濟停滯不前。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兩岸經貿交流不會讓台灣向大陸傾斜。台灣靠的是經濟的繁榮,但關鍵的兩岸關係不解決,繁榮的經濟就做不到。

他說,台灣要贏得尊重,其實要靠的是經濟,經濟好的時候,人家就會尊敬你,經濟不好時,人家就看不起你,所以要台灣好,其實經濟要好,進而有能力去幫助別的國家。

他說,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後,透過經貿的正常化,相信台灣經濟會比別的地區有優異性,經濟恢復榮景,民眾的生活可以更好。

江丙坤說,此次會談,重要的是要落到實處,為民眾辦實事。比如台商反應希望把虹橋機場納為直飛城市;在航線「截彎取直」方面,上海飛台北,按現行作法得花三個鐘頭,採直達航路一個半小時就行了。又比如在飛航班次上,目前每週只有卅六個班次,每週只飛四天,這根本無法滿足兩岸交流和大陸台商的實際需要,海基會今次爭取到108個班次、開放了更多航點、每天都能飛,把「週末直航班機」轉為「平日定期班機」,而且不需繞經香港飛航情報區。 

江丙坤說,台灣有五千艘船,過去不務實的做法是需繞經琉球才能到大陸港口,如果兩岸海運直航,每艘船一年可省下兩萬美元,合計一年可以省下一億美元。 

至於陸客來台,開放成效不如預期也是沒有注重實效的結果,概括一下原因包括:飛航班次太少,一周只有36班,觀光客組團來台不一定買得到機票;且目前條件嚴格,每人來台需繳20萬元保證金,夫妻帶小孩就要60萬元。還有,陸客在大陸辦手續要半個月、台灣要半個月,合計一個月,簽證還得拿到台灣辦。如果簡化簽證程式,將有助增加陸客。所以,任何政策的實施,最終要看實際效果,實際效果好了,才能評判政策成功。

記者在採訪部分台商也聽到類似反映,肇慶台協創會會長藍寬明認為,之前有週末包機,很多台商反映這其實很不切實際的安排,很多台商回家,工作在大陸,只是週末包機,那麼如果不能按時返回,就得等到下一周,簡直是不通常理。像這樣的事今後不要再出現。另外多數台商期望兩岸在商談有關協定方面,要盡可能地瞭解民眾的實際感受,比如儘快開放台灣金融機構進駐大陸等,儘快落實有關意向,爭取一步到位,不要再做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事情。

對於已經簽署的協議,廣大台商寄望快速部署,不再節外生枝,以方便民眾實際利益為最大考量點。

結語:

2008年11月初的「陳江會談」,是兩岸有史以來首次在台舉辦的海基海協最高負責人的會談,自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踏上台灣這塊土地開始,就已經成為歷史性的一刻,這一刻整整花去了60年。

「陳江會談」,是兩岸和平、經濟雙贏的重要一步,是兩岸協手共贏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刻。兩會成立以來,第一次在台北舉行,正如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歡迎陳雲林會長訪台時說的:「現在陳會長站在這塊地上,我相信心中感觸良多,這裏有你嚮往的阿里山、日月潭,也有很多你的老朋友,也有對兩岸和平盼望的很多人。」他說很多熱情好客的台灣民眾及他們的心聲相信陳會長也能聽得到。

誠然,很多台灣民眾之所以熱烈支持這次協商,是因為四項協議不只是讓台商回鄉的路更近,更是讓每年有四、五百萬的台灣民眾到大陸節省了大量時間及成本,也使台灣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提升了競爭力有了重大契機。對台灣廣大消費者來言,兩岸食品安全協定的簽署也是確保食品安全。

「三通」新開篇,期望能迎來兩岸發展的新格局!

【名詞解釋】

「三通」:是海峽兩岸直接「通郵、通商、通航」的簡稱,最早是由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在1979年元旦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出的。《告台灣同胞書》倡議海峽兩岸應「儘快實現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互通訊息,探親訪友,旅遊參觀」。

「權宜輪」:是指航商登記在外國(或者第三地)的船隻。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基於不同主權國家(地區)稅負不同或者是為了航線開放考慮,台灣地區航商多數如此操作。

「飛航情報區」:是由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劃定,區分各國家或地區在該區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務的責任區。「飛航情報區」的命名,並不以國家、省份名稱命名,而以該區的飛航情報區管制中心(區管中心)所在地為命名,例如台灣的「台北飛航情報區」、大陸廣東省/廣西省的「廣州飛航情報區」等等。飛航情報區的範圍,通常還包括了臨近的公海。

 

鏈結:兩會會談大事記

「第一次汪辜會談」:

1993年4月27日,海協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間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關係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兩會經過長久協商簽署了「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定」、「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定」、「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定」及「辜汪會談共同協定」四項協定。

「第二次汪辜會談」:

1998年10月14日,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率團赴上海、北京參訪。這也是第一位台灣方面正式授權的代表近五十年來前來大陸。同日下午,辜振甫與汪道涵在上海和平飯店舉行第二次「汪辜會談」,達成包括兩岸繼續進行政治對話及汪道涵應邀訪台等四項共識。

但這一局面因李登輝不久後拋出「兩國論」遭到阻礙。2005年1月3日,辜振甫病逝於台北。同年12月24日,汪道涵在上海去世。

「第一次陳江會談」:

2008年6月11日,在「第二次汪辜會談」近10年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實現了第一次「陳江會」,6月13日簽署「週末包機」和「陸客赴台」兩項協定,開啟了兩岸談判的歷史的新一頁。

「第二次陳江會談」:

2008年11月4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台北簽署了《海峽兩岸空運協定》《海峽兩岸海運協定》《海峽兩岸郵政協定》和《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定》四項協定。

至此,「三通」趨向全面開通。

 

 

 

 

 

 

 

 

 

 
编辑: 张强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A座608室
电话:(010)83550099 传真:(010)83523828 Email:qgtql@sohu.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89 工信部许可/备案号:京ICP备14002918号-2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