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索:   高级检索
首页台企联概况台企联动态新闻中心经贸交流政策法规各地台协会员风采台企联通讯通知公告专题视频图片
  首页-台企联通讯-第三十三期
 
P25:亚太变局下的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研究——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
 
 
  来源: 《台企联通讯》      日期: 2013-03-13 13:54

 

  前 言

  2007年底以来的金融危机至今,风云迭起的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使以美、欧、日等为主要出口地的中国大陆出口受挫。2012年3月美国欲重新占领制造业创新高地、提振美国经济,令外国直接投资加速撤离的举动更给中国大陆经济复苏增添了不少变数。

  大陆中小企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的不多,多数处于观望、维持简单生计状况,不仅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且社会保障等的滞后也使内需拉动面临巨大挑战。外需受挫使台湾的中小企业更加重视广阔的大陆市场。

  大陆已显著加快了推动国际金融改革的战略步伐,由近及远地采取了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合作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战略措施,其中积极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大陆政府独立可控性最强、最为主动的战略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以先经常账户、后资本账户来循序开放。这一策略可通过大陆中小企业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来输出人民币,从而使资本账户保持逆差,再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以实现人民币回流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来实现。

  美国启动「重返亚太」计划使得亚太局势越发不明朗,海峡两岸除应加强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外,更应加强中小企业合作,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经查阅资料后发现:鲜见有结合亚太变动局势,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研究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的文献。

  一、亚太变局及中国大陆经营重点

  1. 未来大陆的地缘战略是重点经营亚太。中国大陆地处欧亚大陆东端和亚太地缘中心,争取和平崛起的现实战略诉求决定了未来中国大陆的地缘战略须重点经营亚太,积极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亚太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在经贸、投资方面,亚太各国和地区已形成俱损俱荣的关系。中国大陆抓住本世纪「黄金十年」的战略机遇提升国力,均衡了世界力量。

  中国大陆在2009年和2010年保持了东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为遏止中国的崛起,美国在2011年推动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作为重返亚洲战略的重点,它或将改变亚太地区现有经贸格局,深刻影响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经贸关系。亚太国家在面临美中战略竞争复杂化的态势中,一方面加强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又密切关注美国应对亚太新形势的战略动向,希望美国续留亚太以平衡中国大陆实力,尤其关注后ECFA时期美国处理台海问题的态度。鉴于此,中国大陆要在保持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中,加速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国力。

  2. 亚太地区地缘政治背景。亚太,在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和力量配置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其发展前景如何?从地理位置看,目前大亚太包括世界上4个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中加美)、4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印美及印度尼西亚)、世界经济前3强(美中日)。从政治层面看,大亚太集中了世界上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的3个(中美俄)、9个有核国中的6个(中美俄印巴朝)以及10支最强大军队中的7支(美俄中印日朝韩)。从经济规模看,大亚太目前仅APEC 21个成员国的GDP总量就占世界同比的54%,其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量占世界同比的44%。从发展前景看,大亚太有中印及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巨大的劳动人口和市场需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美日等国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如果这些经济要素能有机融合,亚太经济增长空间就会呈几何级数持续增大。

  亚太地区不仅地缘政治背景极其复杂,各国间民族种族、意识形态、发展阶段、力量构成等也差异巨大。亚太既有中、朝、越「集权式」国家,也有美、日、韩、澳「三权分立」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有印度等混合型国家及俄罗斯和中亚等转型国家;既有美、日等发达国家,也有中、印等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还有缅甸、阿富汗等落后国家;也有美、日这样传统上倚重海权的陆地大国。此外,亚太各国间还存在各式各样的历史积怨和现实冲突。如韩、朝、中、日、俄、印之间,以及南海主权「声索国」之间,都存在领土、领海主权争端;中国大陆与台湾尚未统一;中美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曾以欧洲为主要竞技场的国际军事竞争很有可能转向亚太地区。

  3. 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可能是破解美国在亚太围堵中国的较有效手段。考虑到亚太既有腹地纵深的辽阔大陆,也有四通八达的辽阔海洋,并且资源丰富,比大西洋地区更具备成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的条件,近年亚太实力的上升更是驱动该地区取代欧洲——大西洋地区,迅速崛起为全球权力中心和地缘政治中心的主要动力。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了亚太安全战略第二次转型,从扇形安全模式转向主要针对中国的「雁型安全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领头雁是美国,第二梯队是美日、美韩同盟,第三梯队是美国与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等盟国的关系,第四梯队是美国与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关系。第四梯队主要以地区为平台,呈网络化发展趋势,它是美国塑造亚洲地区秩序的最广阔依托。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调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亚太安全结构基本形态及其演变。

  亚太变局下两岸中小企业若能互补合作,将是破解美国围堵的较有效手段。

  二、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大陆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0万户,占企业总数99%。中小企业贡献了大陆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据台经济部门中小企业处的资料,截止到2009年年末,台中小企业约123万家,占全体企业数量的比重为97.91%;提供就业岗位800万个,占全体就业人数的比重为78.47%;年度销售额预约10兆亿新台币,占全体企业销售额的比重为30.65%。台中小企业税收贡献大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在两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机遇。

  2. 两岸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大陆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太多,事权不集中,管理混乱,行政效率低下。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以外销为主的台湾中小企业的研发动机较弱,人力资源素质不高,在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或强化功能等研发动机上偏低。岛内生产成本远高于大陆,狭小的市场限制了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其转向岛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融资难、贵、烦是两岸中小企业的最大难题。

  两岸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上有较大的互补性。台中小企业在电子信息、化工及金属机械制造等行业具较大国际竞争优势,以科技研发领先、工艺设计先进闻名于世;同时,台在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方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加工制造、商贸服务等行业,大陆中小企业有着生产成本较低、产业配套齐全、生产动员能力强的优势。

  集群是两岸中小企业现有的有效发展途径。以集群作为主体,从原料到市场,从生产到营销,从发展到升级都有了有形的区域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改善措施,就可达到有的放矢,可控性更好,效率更高。

  3. 两岸中小企业合作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与大企业相比原本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小企业始终将竞争的着眼点从单一的企业内部转向复杂的外部环境,追求企业间的合作与支持。

  合作变迁。两岸企业在往来互动,20世纪80年代是垂直分工合作型态;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水平分工,相对产品形成垂直分工合作型态;21世纪渐趋竞争合作型态。未来两岸中小企业将从一般的技术合作过渡到标准合作。

  合作特性。台商所采取的台湾接单、日本原料、大陆生产、欧美市场所架构之经营模式,迄今仍是在两岸投资、贸易中占主体地位。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仍是以出口全球市场为目的,而非以大陆内需市场为对象,故其与陆企或台资策略联盟等合作模式仍低。在东亚地区经济重组过程中,台商逐渐参与已发展出以大陆为制造中心所形成的贸易与资本交流之网络,加深对大陆的依赖。台商投资大陆的投资额不断增加,地域日广。

  4. 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的内外因素

  ECFA的签署是两岸企业经贸合作领域一大转折点,标志着两岸企业经贸合作开始向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使其经贸合作中的投资从单向到双向、从单一形态到多元化形态、从内循环向产业链合作的方向发展。

  内在环境因素。转型升级走在前面的台湾中小企业有能力帮助大陆中小企业获得更先进的技术、更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更开阔的世界市场销售渠道。台商也面临着大陆生产要素价格飙涨及货币不断升值的问题。台商为降低市场布局风险,在调整以大陆内需市场为导向经营策略上,须加强与陆商合作掌握通路。

  外在环境因素。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及关键技术掌握不足,两岸企业在经营上先后面对着先进国家发展高端产业的「压力」及新兴国家占有低端产业的「排挤」效应。

  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使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两岸中小企业不论在经营策略上,或是在产品市场结构上,都面临着调整压力。促使两岸中小企业透过合作,共走自主创新之路。

  5. 亚太变局下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新契机

  大陆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具有一系列其他贸易伙伴所没有的历史地理、民族语言、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共性因素。这些同宗同源所形成的相同相近的因素对经济合作会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1)后ECFA时代开启了两岸中小企业合作新篇章。从两岸产业合作角度看,ECFA的签订以及大陆的「十二五」规划,让两岸可更好地进行产业要素的优势互补,促进两岸产业的合理布局、双向对接、全面合作和深化分工。从贸易和投资角度看,ECFA签订后两岸投资实现双向,投资领域和规模将更加扩大,不再受政治因素过多干预。从金融合作角度看,ECFA扩大了两岸货币流通,推动了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在台湾可自由流通,用于贸易和投资结算,减少两岸中小企业的换汇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2)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带来了中小企业合作新契机。两岸产业互补大于竞争。从企业实力看,台湾中小企业具有软实力,在创新、海外市场开拓及经营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大陆的中小企业则有硬实力,在市场及政府效率、资源方面擅长。从国际竞争看,台湾中小企业的国际视野较宽,具国际化经验,习惯国际竞争机制;大陆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机制僵化、缺乏国际市场观。从经验水平看,由于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早于大陆中小企业,且与西方交流密切,具国际化视野,其在技术管理及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具较强优势。同时,台湾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基于分工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产业配套协作方面也具有相当经验水平;大陆中小企业由于起步较晚,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且对产业分工模式的理解水平也不高,有一个适应和学习过程。

  在科技发展方面,大陆科技人才济济,成果丰厚,将使台湾科技产品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为占领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台湾的科研成果少,科技的「自有技术」低,一直停留在加工技术层次,并没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关键技术,因而无法发展出有带头性质、具有专利的科学技术。因此,两岸在发展科技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使得双方有相当的互补性,这为两岸中小企业加强科技合作、共创双赢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两岸中小企业合作中存在的风险与挑战

  虽然两岸在政治上有所缓和,但两岸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两岸的互信基础依然脆弱,台当局仍倾向「不统不独」维持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岸经贸交流,不利于两岸中小企业的合作发展。且台商在经贸合作方面存在抱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岸中小企业家缺乏交流,互信不足。

  从两岸的政策看,台当局一直实行「宽出严进」的大陆贸易政策,严格限制大陆产品入岛,使两岸经贸呈现不平衡性。在投资方面,即使签订了ECFA,台湾对陆资入台仍做出种种限制,不利于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

  两岸中小企业在自身的经营环境方面也存在不少风险。就大陆而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中小企业成本的提高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大陆劳动者在操作水平和管理经验上与台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等也是潜在的风险。

  两岸中小企业还存在产品结构与出口市场雷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跟上法规的发展和有关技术标准化方面的成本更高。因此,两岸需对中小企业采取相对保护政策。

  7. 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的策略

  利用大陆广阔的市场,在加强产品设计的同时融入东方文化品味,建立自有国际品牌。台湾实现以技术资源换取大陆的广阔市场,大陆实现以市场换取台湾的技术、资金、管理资源。

  两岸中小企业要加强高新技术、基础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创立共同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和品牌,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尤其是面对转型升级挑战的大陆中小企业,应在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平台中学习台湾过去改善出口结构所累积的「加值功能」的升级经验,助出口贸易结构升级。

  制定技术标准。台湾中小企业在进入大陆时若仍延续之前的低成本战略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大陆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力及各种资源成本逐年上升。台湾中小企业应继续拓展自身的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优势,不断研发创新,逐步实现国际化。从企业长远发展看,台湾中小企业在进入大陆时可依所在产业特点及自身优势尽快制定一套技术标准。虽在技术层面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领先大陆。这不但能稳固市场地位,还可在今后技术创新中不断提高标准、达到国际水平。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两岸企业合作的影响

  1. 人民币国际化在台湾的发展现状

  中国大陆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间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行必将对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左右其未来发展方向。从人民币存款占香港整个市场的9%到10%,占澳门整个市场的12%中可见,两岸间的人民币流量及人民币在台湾的存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两岸中小企业若能充分把握这一机遇,积极有效地利用金融工具,不但能克服融资瓶颈,也将会在实现自身国际化进程中打下扎实基础。

  尽快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在台湾建立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为两岸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缓解「融资难、贵、烦」问题。以2010年两岸1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计算,若以人民币结算,两岸企业可减少20亿美元的外汇交易成本和近10亿美元的汇率成本。

  2. 人民币国际化对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拓宽投融资渠道。人民币国际化将拓宽企业向海外的投融资渠道,拓宽利用内、外资渠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

  (2)有利于消除或减少汇率风险。人民币作为东亚地区的区域货币,将会在贸易对价上起关键性作用,相当部分贸易结算可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大大降低结算风险,扩大国际贸易交易。通过人民币作中介进行投融资的变换,有利于两岸中小企业的合作从以直接投资为主向直接与间接投资并重转化,规避风险、增加收益。

  (3)有利于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升级创新。人民币国际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及企业外向化发展紧密配套。国际贸易中结算货币的选择实质上是科技水平的选择,亦是一国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选择,因为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替代性较低。故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就须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增强本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产出可替代性低且具有一定国际市场垄断能力的产品。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人民币升值阶段。一方面,对大陆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而言,如石油及天然气、造纸、钢铁、石化、航空、旅游、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进口成本降低,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品牌建设,扩大内需,促进大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又会对大陆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大大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高的产业造成冲击,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而且会导致大陆出口导向型行业竞争力下降,如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这就迫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改变外贸策略,加强自主研发,转变经营机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4)有利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在国际贸易往来以及国际投资报价时能使用人民币,可省去交易、结算方面的很多麻烦。人民币需求国可给予我们优惠的贸易投资条件。

  3. 人民币国际化对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的不利影响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后,将造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且人民币升值将促使中小企业海外扩张,而企业海外的急剧扩张会产生企业效率下降和当地产业「空洞化」,甚至经济低迷等不良后果。其次,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将加大国际资本对大陆贸易投资环境的冲击。置于全球经济环境的波动中,对两岸中小企业的贸易与投资带来风险。

  总 结

  大陆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ECFA中各项合作措施,设法增加在台湾的投资,进而从对大陆的贸易输出中获得利润。对台直接投资不仅能缓解大陆外汇储备上升的压力,也符合「资本项下流出,贸易项下回流」的人民币国际化思路。这部分流出的人民币的流通与沉淀,为今后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方便。

  在亚太变局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两岸中小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发展具差异化国际竞争型企业,共同实现转型升级,创中华品牌,制定中国标准,共同走向世界。

 

 

 

 

 

 

 

 

 

 

 

 

 

 

 

 

 

 

 

 

 

 

 

 

 
编辑: 孙云霞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A座608室
电话:(010)83550099 传真:(010)83523828 Email:qgtql@sohu.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89 工信部许可/备案号:京ICP备14002918号-2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