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索:   高级检索
首页台企联概况台企联动态新闻中心经贸交流政策法规各地台协会员风采台企联通讯通知公告专题视频图片
  首页-台企联通讯-第三十二期
 
P33:大陆经济触底回升 未来十年发展关键 经济低位企稳 将呈U型复苏
 
 
  来源: 《台企联通讯》      日期: 2012-12-20 13:50

 

  国务院总理温家寳10月中在中国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对外透露了官方对当前形势的最新评估: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经济增速趋于稳定,政府有信心经过努力实现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是继9月温总理在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明确表示,「从宏观经济各项指针的组合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好的,经济增速仍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并已经呈现出缓中趋稳的态势。随着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趋稳。」他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把今年的增长速度降低到7.5%,就是为了有利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无论是货币还是财政,还有充足的力量。」

  温家寳10月先后在中南海主持三场中国经济形势座谈会,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部分地方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带来的最新的采购经理人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等重要的经济数据,表明大陆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积极信号。

  其中,三季度GDP单季同比增长7.4%,创下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撰文分析称:尽管总量数据较低,但9月结构数据展现不少亮色:

  一是9月份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增速回升0.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回升最为明显。之前受经济下滑冲击最为严重的钢铁、水泥、原油加工、乙烯产量都大幅增加。

  二是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0.5%,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回升,部分对冲了制造业下滑的负面冲击。

  三是房地产销售明显改善,与之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汽车、家具、家用电器同比增速比较明显。

  巴曙松分析数据改善的意义指出,这意味着政府「稳增长」政策的累积效应开始逐步释放,主要表现在: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政策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今年5月以来,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包括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两次降低利率等,对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的地铁项目、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港口项目、市政污水处理及管网项目,属于长期规划的项目并且布局于城镇化战略,对未来一段时间基础设施投资会继续发挥稳定投资的作用。

  二是流动性有所改善,对投资趋稳形成一定支持。从社会融资总量观察,信托贷款、债券融资的增加,显示最近两个月的流动性情况总体有所改善。以9月份数据为例,社会融资规模为1.6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明显高于8月份的1.24万亿元,更高于去年同期的4278亿元的水平。

  三是支持出口的一系列政策等多种因素对出口好转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9月份的明显反弹包含了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一方面出口反弹与近期外需走强的趋势相关;另一方面,政府针对出口企业的支持性政策如出口退税、减少行政收费等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在不久前发表分析报告,预测中国大陆经济将经历一个U型复苏的过程,其轨迹类似1998年~2000年,但调整期将短于1998年~2000年的复苏过程。

  马骏在报告中指出,这一轮中国大陆经济走势,不会是L型,也不会是V型,而是类似于1998年~2000年的U型。不会是L型,因为最近一年多的经济快速下行主要是周期性因素所导致,而周期性因素自然会逆转;不是V型,是因为中国政府的政策刺激力度会十分有限。

  在1998年~2000年的经济复苏阶段,整个调整期持续了三年左右。马骏认为,目前正经历的这轮调整可能持续一年半。这个调整期应当从2012年一季度算起。从上市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已经大幅减速到当前同比的7%的迹象来看,本轮调整期可能已经走过了一半。预计到2013年年中,由于过剩产能退出市场,多数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盈利增长恢复,企业将开始自主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复苏。他估计,短期GDP同比增长将从第三季度的7.4%稍稍加速到第四季度的7.7%。中期来看,2013年上半年GDP增长估计在7.9%左右,2013年下半年GDP增长估计可达8.5%。

  马骏解释这一轮复苏快于1998年~2000年的原因认为,与那时相比,目前所面临的需求冲击较小,国有企业在制造业产出中的比例也相对较小。需求冲击较小,可以从PPI下降的幅度中看出。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冲击,需求严重不足,因此PPI下降了近6%。但今年到目前为止,PPI同比下降百分之三点几,全年可能是二点几。另外,在1998年前后,国有企业占工业产出的比重为40%多,近年约为27%。由于非国有企业在去投资、调整产能方面的灵活性相对比较大,有助于缩短本轮的经济调整期。

  马骏还指出,从短期来看,有一些变化特别值得关注:第一,流动性状况进一步改善;第二,由于五个月来原材料价格下降的趋势已经逆转,第四季度将受益于原材料存货的上升,而存货周期本身就可能将GDP增长速度推高0.3~0.4个百分点;第三,政府换届后政策可能特别关注城镇化作为拉动经济的作用,而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第四季度出口增长与9月份的9.9%相比有可能放缓;第五,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可能进一步上升。

  截至10月29日,27个省市自治区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的GDP数据,当中多达24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速,高于同比增长7.7%的全大陆水平,显示经济回稳的势头更趋显著,并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而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也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省份首三季的GDP增速,都保持了10%以上的同比增幅,明显高于全大陆水平。其中重庆、贵州的增速均达到13.8%,甘肃、四川、陕西和青海等地,也有介于12%~13%的增长。

  专家普遍认为各地首三季经济回稳,反映出2012年以来政府推出的「稳增长」政策发酵后,渐渐产生成效。其中,中西部受惠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东部企业转移等因素,GDP更出现显著反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对复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内地经济还处于调整的关键期,经济下滑的忧虑尚未消除,但从各地已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再加上通胀已控制在较低的水平、社会商品流动总额能保持在14%左右,相信大陆经济「硬着陆」的情况不会出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表示,预计大陆经济会于2012年第四季度稳固回升,对全年实现7.5%的经济增速目标抱有信心,而且2013年第一季度的表现看起来可能不错。但他也补充,由于大陆正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依然令人担忧。

  人民币是否重回升值轨道?

  最近几周人民币兑美元明显升值。虽然对于波动性较大的外汇交易市场来说,人民币自7月末以来超过2%的升幅不算什么,但考虑到人民币在2012年大部分时间内的疲弱走势,以及远期市场中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这次升值的时机等各种因素,近期人民币的升值还是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人们关心:中国大陆的汇率政策是否已经发生改变?人民币重回升值轨道了吗?

  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此表示,不认同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看法,重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6.3附近区域震荡,并表现出更多的双边波动。也就是说,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基本在6.2~6.4的区间内波动。她认为,从基本面看,人民币已不再被大幅低估。中国大陆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率已经从2007年的峰值10%降至2011年的不到3%,并且预计未来几年这一比率将保持在3%以下。基于主流方法得到的估算结果也表明人民币已经不再被显著低估。此外,市场也认同这一点,即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在岸和离岸远期市场均反映出人民币走弱的预期。事实上,过去一年大部分时间里,大陆的净资本流入变为流出,一定程度上也与人民币汇率相关的套利有关。最后,鉴于出口增长较为疲弱,政府并不愿意让人民币出现稳定、持续的升值。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期人民币的升值?一个明显的原因应当是美元本身走弱导致。尽管人民币从7月末以来兑美元升值超过2%,但相对于一揽子货币、按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几乎为0%。从8月以来,由于欧洲央行推出OMT计划、美联储实施QE3,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走弱,尤其是欧元。受此影响,人民币起初对一揽子货币贬值,但在随后几周开始回升。汪涛认为,鉴于美元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走强,人民币兑美元也会相对走弱,但不会明显突破6.3。

  汪涛还指出,中国大陆政府不太可能让人民币贬值来促进出口。因为中国大陆出口走弱的主要原因是发达经济体需求疲弱,而非中国大陆出口竞争力下降。而且,一旦人民币贬值,其他货币也可能出现竞争性贬值。更重要的是,人民币持续贬值将会激怒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并引发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正处于困境之中——尽管推出多轮量化宽松,美国的失业率仍然高企而且复苏进程缓慢;欧洲再度陷入衰退并忙于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此外,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的另一个可能理由是,中国大陆正计划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的使用范围。

  她认为,人民币稳定的、可预见的升值已经结束;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波动性增大,尤其是4月份人民币汇率交易区间扩大至+/-1%之后。这两种变化将在未来12个月中持续。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反弹,招商证券宏观研究部发表报告分析称:目前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包括:一、对大陆经济继续下滑的担忧舒缓;二、海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三、美国大选前的政治因素。

  但报告同时强调,对这轮人民币升值的可持续性仍然有待观察,主要因为:一、中国大陆经济企稳的讯号并非百分百保证,仍须等待更多数据进一步确认;二、美国大选后政治因素将会褪去;三、人民币贬值预期在部分投资者的心中并没有显著缩窄,说明依然有部分市场人士对人民币的前景表示担忧。

  稳定增长和结构转型并重

  尽管最近公布的数据有一些亮点,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动荡,中国大陆经济企稳复苏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然值得关注。巴曙松认为,还需要进行必要的逆周期政策储备,继续实施和加大稳定增长政策的执行力度,并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

  他撰文建议:

  继续采取措施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每一轮经济周期性回落

  与复苏的经验均表明,居高不下的资金成本是投资难以有效反弹的制约因素,在适当时机进行降息,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投资恢复。与此同时,还要逐步改进那些阻碍流动性流入实体经济的一系列监管限制,包括贷存比的科学有效调整、对地方平台贷款等采取灵活措施等。

  稳定投资增速依然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所在。当前,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减弱,加上资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要素制约,制造业投资进一步提速的难度增加,应该加大减税政策的执行力度,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一系列管制行业的门坎。

  需要关注到就业压力滞后显现的可能性。从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看,东部一些省份新增就业增长率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外来务工人员提前返乡的情况。从就业角度看,当前的市场格局与2008年存在一定的差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主要是沿海的出口行业的中小企业受到冲击,出口需求一受到冲击就会迅速显现在就业方面。而这次受到冲击较大的,首先是上游的大型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出于社会责任方面的考虑,会对裁员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有些企业也是因为担心结构性劳动力不足等造成经济回升时招不到员工,再培训、再招聘成本更高,所以选择暂时不裁员。因此,需要继续关注出口企业、民营企业的就业变化,有助于判断就业风险潜在转折点的出现。

  第四,在继续推进稳增长的逆周期政策的同时,应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具体而言,大陆的城镇化依然有广阔的空间,这是一条主线,为了释放城镇化带来的内需空间,需要在土地、融资、户籍等多方面推进配套措施。

  为未来十年中国大陆经济把脉

  中共十八大十一月八日在京召开,选出新一届党的领导核心,实现权力的顺利移交。新的领导集体的政策主张将影响未来十年中国大陆的政经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新阶段的经济改革,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一次从产业结构调整上激活民营资本在投资驱动阶段的比重。改革红利将取代人口红利,支撑未来10年中国大陆经济保持「7上8下」(7%至8%)的次高速增长。

  张晓晶指出,过去30年带来双位数增长的经济模式正在失去动力,经济高增长的时代也正逐渐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陆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丧失,如果结构调整得力,有效的改革措施奏效的话,「在资本投入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模式从依赖人口资源红利过渡到依靠人力资本红利和改革红利上。」

  他认为,事实上,转变大陆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根本是放弃近年来靠政府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老路,逐渐增加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并增强服务业、中小企业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

  张晓晶指出,税制改革是最重要的结构性改革之一,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税制不同对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尽快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将真正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消费领域的小微企业,从供给激励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当然,他也强调短期内消费难以支撑经济增长的大局。未来十年内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投资驱动。在这个阶段,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从工业化主导转向城镇化主导,将使得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模式得以持续。「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有很大空间,但关键是要引入民营资本」。政府则应更多投向医疗、教育等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性支出未必像基建对经济起到快速刺激作用,但是人力资本的累积,对长期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张晓晶认为,根据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第三季已经是这轮经济下行的底部,第四季经济将会有所回升,明年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也将开始,这就为经济改革提供了空间。

  另一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同样认为,未来十年,是大陆经济关键的十年。他说,前面的十年是超高速增长,在10%以上,目前要走完另一个次高速增长,降到6%、7%,这个速度还是会保持,因为有一个投资的惯性,还有大陆新增的消费能力,加上城市化的过程还未完结,同时服务业还没有全面启动。他表示,中国经济过去是特殊的中等发达国家;所谓特殊,是劳动力便宜。未来要逐步成为正常的中等发达国家,正常的,是成本会比较高,拉动经济要靠国内消费市场,同时逐步由超高速增长回归至次高速增长,到普通的和缓增长,最后到低增长的发达国家这个过程。

 

 

 

 

 

 

 

 

 

 

 

 

 

 

 

 

 

 

 

 

 

 

 

 

 

 

 

 

 

 

 

 

 

 

 

 

 

 

 

 

 

 

 
编辑: 孙云霞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A座608室
电话:(010)83550099 传真:(010)83523828 Email:qgtql@sohu.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89 工信部许可/备案号:京ICP备14002918号-2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