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索:   高级检索
首页台企联概况台企联动态新闻中心经贸交流政策法规各地台协会员风采台企联通讯通知公告专题视频图片
  首页-台企联通讯-第四期
 
P67:崛起中的海西经济区
 
 
  来源: 台企聯通讯      日期: 2008-03-31 14:47

 

    海西,是指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临台湾,西邻赣湘,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以东南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地处两岸的前沿平台地位,日益成为在大陆全局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板块。

                   

地理位置优越   政策大力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闽东南地区」概念的延伸,指以福建为主体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域经济综合体。其构想包括:以构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基本框架为支撑,连接漳州、莆田、宁德,对接三明、南平、龙岩,加快形成福建省城市体系的总体布局;加强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建立产业集群,集聚规模效益。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大陆把海峡西岸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上进行战略考虑。几年前的「断裂带」之说曾弥漫在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发展的忧患,深刻而又紧迫地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升到了海西地区上上下下追求的新目标。海峡西岸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整合、协调和优化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的经济资源,力争产生1+3>4的经济效应。
   

    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对台湾,位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区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自身优势看,既有山海人文优势,又有丰富的港口资源,还有广阔的腹地,发展潜力很大。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城市布局趋于合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大陆对它的支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国区域经济的布局;二是进一步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的后发优势;三是进一步建设支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新的对外开放的综合通道;四是进一步建设促进两岸交流的前沿平台。

         

海西台企约占大陆1/10

    全国台企联副会长、厦门市台协会长曾钦照表示,截止2007年上半年,大陆台企大约7万家,海西经济区有七八千家,大概占了1/10,与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台企的数量相当。其中,海西经济区台企最多集中在厦门,共有2500多家,其它的分布于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沿海一带,至于山区的龙岩、三明、南平,三地台企加起来大概上百家。

    曾钦照指出,目前台企在厦门的光电产业链较明显,友达光电进驻之后,吸引来一批上下游厂商跟进。泉州台企的产业链不明显,福州的华映光电、东南汽车较强,带动了一批配套厂商。他认为海西经济区台企比较有希望做强的产业是光电,该产业用地少、产值高,很适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山多地少的特点。

    而2007年上半年,厦门新增台资项目86个,引进合同台资3亿1400万美元。 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指出,厦门将进一步办好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大力吸引和承接台湾光电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转移。他介绍,在厦台资企业纷纷增资扩产,2006年该市新批合同台资6亿3600万美元,比增两成五,实际利用台资3亿5600万美元,比增一成四。何立峰说,大陆规模最大的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揭牌后,已有两百多家经销商入驻,累计进口台湾水果一千多吨,其中七成中转销往内陆其它城市。他说,近期,厦门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和五通对台海空联运码头即将投入使用,厦金直航从每天12个航班增至20个航班,在2006年运载旅客突破60万人次之后,2007年旅客量继续攀升,比增两成二,厦门从而成为两岸双向旅游的重要口岸。

厦门海沧-----大陆最大台商投资区

    在大陆最早设立、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厦门海沧,台资锐铭运动用品(厦门)有限公司刚刚用新厂开工奠基典礼迎来新年,另一家台企东锐光电(厦门)有限公司也作出增资扩产,在海沧买地设厂的新计划。

    据大陆媒体报导,海沧浓厚的创业氛围,吸引越来越多台商进驻安居乐业。台企多威电子1999年迁到海沧后,已四次增资,投资总额从五百万美元增加到了6000万美元,规模从一厂扩大到了三厂,出口额从三年前的一亿美元增加到了去年的2.5亿美元。

    另一家台企正新轮胎在海沧营业额成倍增长,二期扩建后预计年营业额可达一点五亿美元,现还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世界最大的丁基胶内胎生产线。还有翔鹭石化、钢宇工业、明达实业等台企在海沧产值均为上亿元。

    开发建设十几年来,目前海沧已有140多个台资项目落户、生根、发芽,其中最大的企业是台企,最多的企业是台企,台企的数量、投资额在整个外企中分别占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建立健全服务台商台企的长效机制,对重大台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等一系列措施,已经使台商投资海沧获得更好的回报,也吸引一批批带动性强的台资龙头项目纷至沓来。海沧的发展,已呈现出台商投资在此发展壮大的轨迹:从最初台湾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多,到如今不少大企业陆续入驻。

    海沧区管委会主任林国耀表示,台商投资区是海沧的最大品牌,海沧要以此平台载体,主动对接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强化产业链招商,促进台资与海沧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成为台商投资的首选地和聚集地之一。

海沧加速构建连接两岸最便捷口岸

    大陆最大台商投资区之一的厦门海沧,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26公里海岸线可建设万吨级深水泊位32个,现已建成10个,还有15个正在加紧建设。

    海沧港区与嵩屿港区同为厦门港重点发展建设的港区,是厦门港主要能源、化工品作业区和集装箱干线班轮主要挂靠港区。目前,海沧正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吸引台湾航运企业前来合作建设码头、经营航线,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打造两岸通航平台。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海沧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两岸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推动两岸合作,拓宽交流管道,力争在试点直航的基础上成为连接两岸最便捷的重要口岸之一。

    厦门港到高雄港仅165海浬,货运直航不到10小时,早在大陆率先开通了与高雄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如今,来自高雄的集装箱班轮靠泊海沧港,卸下原材料、水果等各种货物,已不鲜见。

    一位海沧台商投资区官员表示,福建现每年还有约40万到50万标箱通过高雄港中转,但海沧港的发展,未来将直接改变两岸的航运格局,有望成为两岸区域性航运中心,与高雄港在国际中转业务方面形成竞争与合作。

    据了解,海沧港深水岸线长约10公里,与国际远洋航线直线连通,可通达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地中海、欧洲、美洲等四十多个世界主要港口和国内各地。马士基、中远、达飞等国际著名航运公司已在海沧开辟20多条境内外航线,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占据厦门组合港的半壁江山、福建的五分之一,在建泊位全部投入营运后预计将超一千万标箱。

泉台交流新意浓   台商投资转向科研与技术服务

    福建泉州市台办1月28日披露,过去的2007年,泉州市加大台资大项目的引进,与台湾行业机构的交流更加频繁,新批台商投资项目55个,投资总额3亿6000余万美元。截至2007年12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1301个项目,投资总额20.5亿美元。

    泉台经贸交流合作呈现出步伐加快、规模扩大、质量优化的新态势。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晶蓝半导体光电产业基地已经相继在晋江奠基。

    在此新态势中,产业对接加速尤为突出。仅去年12月10日至12日,2007年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在泉州市成功举办,以「产业合作、共谋双赢」为主题,集推介、论坛、洽谈、对接、考察、签约为一体,共签约项目92个,投资总额达145亿元,拟利用台资1903亿美元。

    台湾长荣、国泰人寿、台新金控等一批台湾知名企业的业主和高管人士先后前来考察洽谈,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关中分别率团来泉州考察石油化工和其它产业发展状况,为泉州与台湾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打下良好基础。《泉州市泉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出台,更是推动泉台产业的对接与融合。

    在泉州,台商投资也出现新变化,从投资制造业转向投资科研、技术服务行业。泉州建设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规划也取得新进展:台湾和谐光电科技项目作为规划中的台商投资区首个启动项目已奠基。

    此外,泉台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去年11月,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泉州成功举办,110多名台商、50多家台湾企业参展,茶业投资和订货合同签约总金额达41亿多元人民币,利用台资3亿多美元,打响了闽台名茶品牌,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闽台间有「地缘、血缘、文缘、法缘、商缘」等「五缘」的特殊渊源。谈感情,福建人民与台湾同胞感情深厚;谈责任,福建担负起衔接台海前沿平台的责任,这些都彰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将成为大陆经济和两岸交流的新亮点。

海西商机何处?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总干事罗怀家认为,「海西」除了闽台两地文化、地缘优势突出外,近年来随着厦金航线的开通,闽台间联系越来越密切、方便,这为台湾产业转移福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台商加速投资「海西」已初露端倪,几十家乃至上百家台湾机械企业、电子企业、食品企业按行业整体迁移「海西」的情形多次出现,这被舆论界称为「群雁现象」。

    一位台湾机械业者说,机械制造业曾是台湾经济发动机,但由于岛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厂商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海西」已形成产业集群,配套完善,台湾业者可以利用当地的人才、设施,开辟广阔的市场,令台湾的机械业迎来第二个春天。

    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祖嘉、台湾淡江大学教授张五岳等曾为「海西」的建设提出具体建议。林祖嘉提出7项配套政策建议,包括考虑给予台胞一次多签的优惠;争取厦门与台北和高雄的直航;扩大金融体系对台资中小企业的融资;尽早开放服务业,让台资企业进入医疗、连锁超市及其它服务产业等。张五岳建议发展闽台间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的合作。

    目前海西台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石化业、简单的电器业等。罗怀家认为,随着规划的实施,「海西」将与台湾产业形成对接,吸引包括高科技企业在内的更多台商投资发展。在目前珠三角、长三角经营成本高企的形势下,海西不失为台商又一理想的投资之地。

 

 
编辑: 张强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A座608室
电话:(010)83550099 传真:(010)83523828 Email:qgtql@sohu.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89 工信部许可/备案号:京ICP备14002918号-2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