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 索:   高级检索
首页台企联概况台企联动态新闻中心经贸交流政策法规各地台协会员风采台企联通讯通知公告专题视频图片
  首页-会员风采
 
中国速冻食品业开拓者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 叶惠德: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来源: 全国台企联      日期: 2015-10-20 15:06

 

  从一贫如洗的寒门少年,到一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叶惠德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作为首批到大陆投资发展的台商,叶惠德经历了台商在大陆发展的每一步,了解两岸特别是大陆各界为台商提供的种种惠泽,更由衷地体会到台商在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所做贡献。如今的他,希望自己能够慢慢隐退,在幸福家庭中享受快意人生。

    “1990年左右,台湾市场饱和,我想继续发展,便在世界各地开始考察。恰巧我来大陆时,是小平同志南巡期间,感觉整个大陆要腾飞了,而且我们同根同祖,好沟通,我决定落脚大陆。”这是叶惠德第一次来大陆,凭着一份相信和向往,他决定将事业转移到这里。

  走访了几地,1991年,带着330万美元,叶惠德最终决定落地上海。“当时的上海,与我1977年在台湾创业时的感觉类似”,他想要在最似梦开始的地方,再来延续当初的未完的梦想。

  330万美元在当时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特别是对于出身清贫的叶惠德而言,每一分都来之不易……

  “那时候觉得累,但现在想想其实都是劳力活,不算辛苦”

  1951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的叶惠德,家境贫苦,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当码头装卸工人的父亲。父亲的收入并不稳定,如果遇到下雨天不能干活,就没有收入。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读书期间,一到寒暑假,叶惠德就去台南的姐夫家打工。姐夫开了一个做面条、水饺的作坊,日子一长,叶惠德对做水饺的整个制作过程便熟悉了。

  大学毕业后,叶惠德本可以去研究所工作,但那份一个月只有5000元新台币的工作,无法给予家人舒适的生活,他决定,自己创业,并且从自己熟悉的水饺行业入手。

  说干就干。带着6万元新台币的本钱,叶惠德在高雄开始艰苦创业。

  他把家里的客厅当饺子工厂,和妻子一起晚上包饺子,白天卖饺子,没有雇一个员工。“那时大概每晚12点多睡觉,早上四五点就起来了。”谈及刚开始创业,叶惠德表示,“那时候觉得累,但现在想想其实都是劳力活,不算辛苦”。

  由于成本甚少,初创时期的利润相当不错,几乎是卖一赚一。为了发展事业,他做好水饺后,送到学校、单位、机关等地请大家试吃,然后给每人一张卡,里面有订购的电话号码,一打电话他就送过去。许多顾客不知道他就是老板,还常常塞小费给他。渐渐地,手头有了富余,他将隔壁房屋租了下来居住,自己的房子全部用作工厂,经营规模的扩大,自然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资金。

  1984年,仅仅隔了7年,叶惠德就摆脱了家庭作坊的生产形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真正的工厂,一个有2000平方米的屋子。“说起来惭愧,那7年,由于忙碌,我都没有好好地陪妻子过一个年。”说到这里,叶惠德的语气显得有些低沉,但很快,他便说,“这期间,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原来,台湾女子出嫁后大年初二也是要回娘家吃饭的。创业第一年大年初二,叶惠德妻子娘家让她的侄女小贝过来请他们回家,但是由于订单太多,最终,小贝也没能回去,被留下来帮忙做水饺,第二年亦是如此。等到第三年,小贝不愿意来叫他们了,还戏言“去了也是要工作,他们根本不会回来的”。故事说完,叶惠德哈哈大笑,然其中滋味,只有经历者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直到有了工厂,仓库面积大了,便可以实现囤积,叶惠德终于可以和妻子一起过个好年了。

  1987年,他生产的冷冻食品开始外销到日本和美国。1989年,叶惠德在台湾盖起了第二家工厂。

  “我要让他们知道,我是认真地想来发展事业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经济发展开始减慢,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出于对冷冻食品业敏锐的嗅觉,叶惠德感到台湾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了,他开始为自家产品的市场思考。1990年前后,他决定走出小岛,去爱吃饺子的人的聚集地寻找更广阔的市场。为此,他与妻子一起,走访了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却始终觉得不满意,而最终他们选定了祖国大陆的城市——上海。

  1991年的上海,正在昂首向前,大跨步发展,到处都在宣传“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发展才是硬道理”。看到上海的繁荣场景,叶惠德联想到自己刚在台湾发展速冻食品时的兴旺景象。于是,他经过台湾“投审会”的审查,带着首期330万美金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大陆投资,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家工厂。

  由于各方面原因,只有4对夫妇与叶惠德夫妻一起来到大陆,这就意味着要重新组建团队,招聘人才。刚来,叶惠德就遇到了问题:“很多东西与台湾不一样,很多员工的观念与我们之前也不一样。”为了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叶惠德从小事开始,手把手、一点一点地修正员工的一些生活习惯。

  外在的东西修正起来容易一些,最难的是信任感的建立。由于当时两岸同胞长达38年之久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不到5年,交流并不热络,一些大陆员工对叶惠德有不信任感。“那时,我就想,我要如何让他们信任呢?首先,我要言行一致。”叶惠德表示,“我要让他们知道,我是认真地想来发展事业的”。与此同时,叶惠德坚持不拖欠款,一事一清,这一习惯一直保持至今。正是这样的态度和做法,为叶惠德赢得了一群忠实的员工、伙伴。

  1993年,叶惠德创办的上海国福龙凤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营业。那时候大陆超市里冰箱并不常见,为了进一步扩大营业额,他订购了一批冰箱,免费送给各大超市,但要求冰箱上要贴“龙凤”标志,并且摆放于明显位置。所谓山不转水转,“如果你很用心经营你的事业,就一定能找到好的方法、好的模式”。这一举动受到了超市的大力欢迎,也为其企业做了充足的宣传。

  上海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1994年,叶惠德把在上海做的产品销到北京,没想到在北京卖得也不错。于是,1995年,他在天津建了第二家工厂,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随后,成都、广州地区也陆续建立工厂,自此,大陆各地分工有序地运转起来。

  “不好的事情不要记太久,这样人才会更快乐”

  与几乎所有的商人一样,叶惠德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一些要求上,那时大陆的标准还不算十分科学。比如霉菌,水饺是生制的速冻食品,在美国、日本、欧洲以及台湾地区都不检验霉菌,但大陆竟要求水饺霉菌标准为0。因此,在检验时我们所有的水饺都没有通过。并且通过媒体的不断宣传,事件越演越热,大家都不敢买冷冻水饺,所有厂家的水饺都卖不出去。”

  坐以待毙绝不是叶惠德的作风,他立即着手一边将情况向国台办等有关部门反映,一边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等联系,向他们进行解释,希望可以使标准与国际同步。原来,霉菌加热到70度后会全部死掉,饺子在煮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将霉菌全部杀除干净了。

  经过一番验证,最终,大陆将标准改为与国际同步。这一举措,为中国大陆整个冷冻水饺行业,谋取了福利,也规范了整个行业。在被问及该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时,叶惠德迟疑了片刻说:“具体时间真的忘记了。因为不好的事情不要记太久,这样人才会更快乐。”

  “你不能等到穷途末路了才开始转型”

  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产业的同时,叶惠德还不忘照顾台湾乡亲。早在2000年至2006年,叶惠德便几次当选了上海市台协会长。2013年,他再度被推选为上海市台协会长,开始了又一轮全方位为台商、台属、台生服务的征程。

  “上海的台商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大中小企业都有,除了台商外,台干台属也很多,我带领着上海市台协不只服务台协会员,还服务在上海的其他台湾乡亲。同时,由于上海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桥头堡,还要服务于两岸关系。”

  无论是台生在大陆就学问题,还是有台胞发生意外,亦或是台商创业上遇到困难,事无大小,只要有时间,叶惠德都要亲自上阵,帮忙解决。一件件平凡却感人的事件便在此间产生。曾经有一位台商刚满几个月的孩子喉咙突然卡入了东西,其家人刚好在成都,便送去了当地的医院,医生说需要开刀才能治好。由于孩子太小,家人不舍,便找到了叶惠德。叶惠德赶忙帮助联系,将孩子送去了台湾,最终没有开刀便将孩子喉咙里的鱼刺拿了出来。“现在这个孩子大概小学一年级了,几乎每年都来看我,他母亲说是我救了他。”

  除了台胞,叶惠德也交到了不少大陆朋友。因为大家都知道叶惠德热心且善交友,所以甚至不少上海人都来找他帮忙。“像是孩子上小学啦、老人住院啦,我想这些上海朋友一定是把我也当成上海人了吧!”从1992年来上海时只有叶惠德夫妻两人,到如今子孙满堂,安家落户在上海,叶惠德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

  2008年前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等的爆发,台商发展进入转型期。“经营很难,赚钱很难。台商面临生产线、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叶惠德表示,“其实转型升级不是那时候才有的,企业每时每刻都需要转型升级。常常,你不能等到穷途末路了才开始转型。就像一个妈妈,不能等到她很老了、生病了,才去注意健康。”为了帮助台商转型升级,叶惠德先是与台湾的生产力中心合作,对企业进行诊断,判断企业应该转型的方向。同时,他还创造一些平台,让一些合作合资能够对接起来。“我的会员有不少是做服务业的,也有不少是做制造业的。我想,制造业要转型是不是可以和服务业合作,让他们能够配对,去发展。”

  “服贸和货贸并不是经济问题,我们很清楚,是大陆给了台湾很大红利”

  从1991年来大陆创业到如今,叶惠德见证了大陆经济高速发展、两岸关系不断向前推进。“我是觉得台商除了发展自己的企业,也帮忙两岸发展经济,帮助大陆发展经济不用多说,间接也帮助台湾发展经济。因为很多原材料等都是从台湾购买过来的。”

  除了发展经济,台商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台商这边有问题,我们会回去向台湾当局反映,台当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与大陆联系。同理这边也是,两岸因为台商加快了交流。所以,台商在这边除了发展经济,也是两岸关系的润滑剂。”叶惠德如此解释说。

  说到两会签订的协议,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服贸在台湾一直没能通过、货贸至今还没有签上。“服贸和货贸并不是经济问题,我们很清楚,是大陆给台湾很大的红利。”叶惠德表示,“关键是政治问题,关键是有些人利用这些东西去达到他的目的。所以这次选举完了之后,其实很多台商对台湾的政治很亏心。一些人为了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择手段,为了1个人的利益,让99个人因此遭殃。短期看来,台湾这种情况不好消除,台湾的民众可能还有一段时间要过苦日子”。

  然,谈及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叶惠德表示:“我是觉得两岸走到这个地步一定是往前走,只是快慢的区别,不可能不走,两岸人民也很清楚,关系一定要好,才能有福利。时间会解决一切,一定会越来越好。”

  经过几十年的快节奏打拼,如今的叶惠德,希望整个生活节奏能够慢下来。有时间,他就去慢跑、打球、带孙子,就是一个平凡的长者。他坦言,现在是自己人生规划的转折点。“我准备要退休,自己的企业退不了,但是可以少做一些,做到充分的授权。”像这样充分休息、多与家人团聚的生活,叶惠德表示:“很满足!”(记者 章涟漪)

 

 

 

 

 

 
编辑: 包萌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外大街168号朗琴国际A座608室
电话:(010)83550099 传真:(010)83523828 Email:qgtql@sohu.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89 工信部许可/备案号:京ICP备14002918号-2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版权所有

中国台湾网 技术支持